如果提及近段时间科技界、投资界、互联网、资本市场最热的话题,肯定非“室温超导”莫属,如同此前的“AIGC”一样,从7月份开始,一股关于“室温超导”的风暴在短时间内席卷全球,甚至还出现了“第四次工业革命”的声音,这究竟是真的突破,还是一次炒作?
【资料图】
真突破or炒作?
“室温超导”的出现意味着什么?为何它会如此火爆?不妨让我们先捋一捋关于近段时间关于室温超导的时间线。
7月,一个韩国研究团队在网站上张贴两篇论文,宣称成功发现了世界上第一款室温超导体——一种名为“改性铅磷灰石晶体结构(LK-99,一种掺杂铜的铅磷灰石)”的材料,能够在400K(127℃)以下表现为超导体,研究引发全球沸腾。
所谓超导体,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可实现电阻为零的导体,是一种比常规导体更为优越的无损耗导电材料。目前大多数超导体也仅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下工作,普遍认为,如果能成功实现室温超导,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大规模应用,将带来能源、交通、计算、医疗检测等诸多领域的革命性变革。
随后,多国科学家团队开始进行室温超导体的复现,从结果来看,和此前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,据媒体报道,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(ICQM)和国科大等单位发布的一篇论文表明:合成出来的与韩国团队论文主成分一致的LK-99材料,不具备超导性。美国马里兰大学凝聚态物质理论中心(CMTC)也转发了最新的研究,称LK-99不是超导体,甚至在室温(或极低温度)下也不是。韩国超导低温学会验证委员会此前也曾就视频和论文进行分析,并发表结论称,“LK-99不能被证明为室温超导体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在传出“室温超导”消息的初期,美股和A股市场等相关概念股迎来了大涨,然而,在被多国科学家团队进行复现验证后,受消息影响,韩国超导概念股、中国超导概念股、美股美国超导(AMSC)股价均迎来了暴跌。
事实上,早在今年3月,“室温超导”就已经引起过热议。3月8日,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表示校研究人员研发出了“室温超导”材料,不过据多位专家表示,对消息仍持审慎态度。值得关注的是,该研究团队曾于2020年10月在《自然》杂质发表过相关的室温超导报告,不过最后却因为论文实验数据遭质疑等原因,该论文被杂质编辑部撤掉。
对此,有研究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虽然近几年,在各国科学家的努力下,室温超导在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突破,但从目前来看,室温超导技术距离现实应用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,在这个阶段更需要各方去理性对待。
让子弹先飞一会儿
一夜爆火、资本市场迅速反应,相关板块“先涨为敬”,然后开始逐渐冷却……室温超导的这波如出一辙的遭遇,难免让人想起之前的“元宇宙”。
2021年,“元宇宙”横空出世,凭借其充满想象力的概念以及可期的前景,一时间“元宇宙”受到各方追捧,各路人马为其高调站台,大小资本涌入赛道,行业一派欣欣向荣。然而,两年时间过去,有关“元宇宙”的产业仍然处于一个相较模糊的状态,企业方面,最新资料显示,虽然Meta今年二季度营收为320亿美元,同比增长11%,但负责虚拟现实和虚拟现实业务的RealityLabs部门本季度巨亏达到37.3亿美元。同时,国内外元宇宙投资热潮已开始冷却,微软、腾讯、百度、阿里巴巴、字节跳动等元宇宙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调整。
对此,有行业相关人士认为,元宇宙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和产业,从成熟到应用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,行业本身没有问题,元宇宙的状况更多是因为还没看到落地的实验效果就已经过度火热,大家在热点退潮后情绪上产生的波动。
事实上,回顾过去,除了元宇宙外,还有像石墨烯、区块链、人造肉等等,它们都曾经如流星一般划过。而在股市市场,股民选择了名称相似的概念股,在开盘后,资金蜂拥而入,然后再次开启新一轮的循环。
从这次来看,在室温超导消息爆火之后,多家公司都发出了股价异动公告,如百利电气发布股价异动公告称,公司不涉及“室温超导”相关业务,也未开展相关研发和投入。中孚实业、超华科技、法尔胜、 南网科技、奇德新材、哈焊华通等多家公司均表示目前尚未涉及超导相关领域,但即便如此,也没能挡住燥热的市场情绪。
行业相关人士认为,不管是真的技术还是概念,一项技术从诞生到成熟,再到大规模应用,都必须“静下心来”,最好先让“子弹飞一会儿”。
关键词: